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

北爸紐媽演員寫真03/王琄

王琄/飾 月娥(母親)
總是笑臉迎人,對大家都非常親切照顧的琄姐,是劇組裡的超強力定心丸。表情豐富,隨時都有鬼靈精怪出奇不意的反應,導演喊她名字絕對都是中氣十足的回應,跟年輕演員打成一遍,喜歡惡作劇,趁群戲演員暖身的時候偷偷從後面踩住其中一位年輕演員的腳,「我在幫他拉筋啦」。導演問她明天幾點可以到場排練,琄姐竟然搞笑拿鞋子擲筊,「好,就八點來」,逗得場邊演員助理們東倒西歪。

「這次我演陳俊志的媽媽,跟我自己的個性差很多。媽媽太壓抑了,生活中很多苦她都默默承受。我以前可能有這種傾向,但現在不會了。要把以前那個狀態找回來,很苦,所以就很想搞怪,趁沒排到戲的時候惡作劇一下,把那個力氣花掉,取得一個平衡」,琄姐嚴肅的跟我說。

兩屆金鐘影后,功力自然不在話下。她的表演像是一瓶好酒,味道紮實香醇,配什麼都好吃,層次多變又穩重而且隨時都有驚喜。琄姐能精準且迅速的接受意見然後迅速做出反應,常常導演note還沒講完,琄姐一個手勢「懂了」,馬上就演出導演所想要的樣子,而且還給的更多。有時候一個簡單亮相,幾句一小段獨白,不疾不徐,一切都輕描淡寫卻能把媽媽心境說得透徹令人心碎,在台下光是看她眼神幾度流轉幾度鼻酸,陳俊志花了多大勇氣寫下這個故事,琄姐又怎麼能直指核心進入角色最內心,好演員好文本,千萬要來看戲。
(文字/陶維均 攝影/陳又維)

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

北爸紐媽演員寫真02/金勤

金勤/飾J (陳俊志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陳俊志在「台北爸爸紐約媽媽」小說裡掏心掏肺把整個家族攤開來,設身在故事迷宮中熱烈翻攪熱烈的愛。他提起鏡頭拿起筆,不但把故事拍成紀錄片還寫成小說,真實人生躍然台上,飾演本尊的演員自然也是關係重大。

以公視「孽子」一劇廣為人知的金勤,此次演出飾演陳俊志,既是故事主角又是原著作者,所以常見他提著道具攝影機穿梭場上,拍攝母親和男友老羅妹妹Rose之間的生活瑣碎,彷彿可見俊志本人當時家居情狀。

「導演沒有特別要求我刻意模仿陳俊志,我也沒有特別去跟他聊。單純的從故事,從小說的文字,從劇本去理解這個角色。

演這齣戲最大的挑戰是,獨白很多。我有時候要身在故事裡,有時候又要拉出來跟觀眾說話。台詞的文學性也很強,有些文字是直接從小說裡抽出來的,又敘事又抒情,有的對觀眾說,有的對自己說,有的是對劇中角色說,層次跟關係都滿複雜的,是一大挑戰。」

金勤每日往返新竹臺北之間,白天在新竹當國中老師帶領戲劇校隊,在北藝大也有教課,或是指導新進藝人表演,擔任多部偶像劇和電影的表演指導,大慶也曾是他的學生。

「琄姐是我高中的表演老師,畢業後拍的第一部片就跟她演母子,很好玩!麗音姐則是在孽子裡演我媽,所以她們倆都是我媽,也是很厲害很專業的前輩,我記得跟她們對戲的時候印象很深刻,因為她們很能帶動對手,對戲的時候整個場景,整個感覺都對了! 真的很厲害!」


金勤是個大男孩,非常溫和,總是笑臉迎人一臉慧黠,將近一百八的身高,像是一個天使。他平易近人,非常善良,大慶總是黏著他請教指點,沒排到戲的時候也是安靜在旁邊看著場上一切,很純。從琄姐的學生變成大慶的老師,現在甚至跟這兩位一起上台演戲,如此巧合或緣份,突然覺得好溫暖。

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

北爸紐媽演員寫真01/王安琪


王安琪/飾 妹妹Rose

畢業自臺灣藝術大學的王安琪,是新生代最受矚目的女演員之一。接連幾部作品如「木蘭少女」「Re/Turn」「0920002012」等,遊走各樣角色恰如其分,細膩沈穩的表現,已累積了不少戲迷。她還跨足電影圈,參演了「父後七日」「龍飛鳳舞」等片,表現依然不俗,是非常值得注目的優質影劇演員。

這次王安琪擔綱演出小說中陳俊志的妹妹Rose一角,角色跟自己的個性相差甚遠,「Rose應該是一個非常女性化,有點風騷,懂得運用身體魅力的人。我自己比較陽剛,跟她有段差距,所以在身體或聲音使用上都要做很多調整,還在試」。暖身的時候,安琪帶著當日印出最新熱騰騰的劇本,一邊跟著翻滾一邊讀劇本,一分一秒也不浪費。她把劇本讀了又讀,花大把時間做功課研究角色,角色每個選擇的前因後果,服裝或舞台的細節裝飾,種種都是她建構角色的重要關鍵。


今天的排練,原著作者陳俊志來到現場,九點排完主要演員的戲之後,安琪大慶和俊志另闢一間討論角色,一路聊了兩個多小時。這段戲是關於大慶飾演的老羅,和男友俊志的妹妹Rose之間三角戀情。難得有機會遇到原作者,安琪跟大慶打破沙鍋問到底,像是破案解謎一般,把每個必要關鍵都釐清,揣摩角色所有轉折遭遇,才能好好經營場景,呈現這段錯綜複雜的情慾關係。

「這次演出還有一個比較難的地方是長段獨白,而且不只一段,有好幾段。我覺得陳俊志寫下了很棒的文字,很精準,很多東西塞在理面。要如何在台上講出這些獨白,是很大的挑戰」。看王安琪排戲或演戲都是種享受,每次進排練場看到她的民族風包包,還有隨身攜帶的滿滿水壺,就覺得很安心,覺得她一定有辦法帶著角色一起長大。


(文字/喬治   攝影/陳又維)

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

北爸紐媽小百科03/ 紀錄片



維基百科說:「紀錄片是指描寫、記錄或者研究實際世界的電影。與紀錄片相對的是故事片。」但每部紀錄片中,其實也蘊含了每個導演、每個被拍攝的對象所想要述說的故事。近年來台灣應該對紀錄片越來越不陌生,每一部片都努力的說著它們所承載的故事,而引起社會許多的迴響。
《台北爸爸 紐約媽媽》無非也是一部6080年代背景的家庭紀錄片。
作者陳俊志為知名紀錄片導演,為了同志運動赴湯蹈火,拍下《不只是喜宴》、《美麗少年》、《無偶之家,往事之城》等片,獲獎無數。他動筆紀錄下自己家族傷痛的每一段過去,將寫書如同剪輯影片一般,字字句句,刻畫了真實的家族歷史,書中許多片段都猶如畫面躍然進入讀者眼中。「我知道我只能複雜曲折地刻字造像,用攝影機用書寫,在字裡行間細微的縫隙,悄然凝視家庭的傷口和自己靈魂的破裂圖象。這是我唯一會做的事。無比殘酷卻是唯一的出路。」陳俊志這麼寫著。拍攝他人,需要勇氣打破與被拍攝對象的距離,挖掘對方內心真正的想法;而寫下自己的故事,何嘗不是需要更多的勇氣來檢視自己、以及自己的整個家庭?《台北爸爸 紐約媽媽》就是這樣一部充滿無數真實情感及勇氣的作品。

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

北爸紐媽小百科02/ 爵士彩色沖印



翻開台灣攝影史,「1967年,爵士彩色沖印有限公司在台北成立」。繼續往下翻找,「爵士」的再度出現已經到了1982年,「爵士專業沖印有限公司成立台灣第一家專業攝影藝廊」。

長長的攝影史,「爵士」這個名號出現在這短短的兩行字、輕描淡寫似的一筆帶過。樂觀的說,一家相片沖印公司開幕能被記錄在這得以保存的歷史中,似乎值得令人欣慰。但反觀這兩行字背後經歷過的十多年,82年的「爵士」其實已非67年的「爵士」,爵士沖印內部劇烈的起伏變化,身為「外人」的我們一點也無從得知。但那段被略過的日子,對寫下《台北爸爸 紐約媽媽》一書的作者陳俊志來說,卻是永遠也不可能忽略的。一手在台北創辦爵士彩色沖印的俊志父親,將爵士的招牌擴展到桃園、新竹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及屏東,但劇情卻在1977年急轉直下,父親過度擴展欠下了兩千萬,因而宣告倒閉,與母親動身逃往美國躲避票據法,因此掀起了一連串的家族故事。這段在攝影史上被隱藏的過往,即將要在《台北爸爸 紐約媽媽》中娓娓道來。

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

北爸紐媽小百科01/家族書寫


文學經典名著中的家族書寫,諸如馬奎斯的《百年孤寂》、勃朗特的《咆哮山莊》與曹雪芹的《紅樓夢》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而這回《台北爸爸紐約媽媽》舞台劇及同名原著,便是一次家族書寫的文本展演。

家族書寫觸及的生命場域,係由個人生命經驗至集體記憶與歷史過程的再現,進而召喚的是,某一特定時代的戲劇場景。在這類作品中,我們共享了某些語言及系統的意義,包括我們如何詮釋這個世界,如何理解自己與他者在社會中的角色與位置。在筆觸的流動中,我們提問身世,「我從何而來」、「我在何方」及「我在這裡的意義是什麼」,這是一種追尋,更關於身份認同、國族想像、心理與社會現實的種種對話。在《台北爸爸紐約媽媽》一劇中,我們將透過一個台灣家庭跨渡台北紐約的雙城離散,勾勒這座海島上每一個漂鳥世代,屬於你我的流亡寓言。

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

北爸紐媽幕後花絮/小迪姊姊與台北爸爸的生日快樂!


今日排練場上,小迪姐姐與父親與我們在一起。

麗音姐與陸豪老師同月同日生日快樂!
大家身體健康,也要幸福喔。


















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

北爸紐媽小百科08/票據法


北爸紐媽小百科08/票據法
早年台灣的「票據法」帶有刑事責任,因此有了「票據犯」。這項規定不限於惡意開立空頭支票的發票人,遭成很多非惡意的發票人被處以刑罰,但其中不乏因不善理財或經營失當,才造成無法支付票款而跳票,並無犯罪意圖。「票據犯」的相關定則至民國七十六年才廢除。

因此早期台灣有許多中小企業都是太太做公司負責人,週轉不靈時太太就得入監服刑。那個年代許多經商失敗的家庭因著這樣的法規背景而妻離子散,這也是為什麼當年生意失敗後,《台北爸爸紐約媽媽》作者陳俊志的父母要逃亡美國。


北爸紐媽小百科07/美國夢



北爸紐媽小百科07/美國夢
二戰後台灣親美的經濟、政治脈絡下,連同文化與知識生產也隨之美國化,「美國夢」(American Dream)至少有兩種詮釋及延義:第一,移民美國鹹魚翻身的想望,在美奮鬥脫俗轉貧進而成為物質主義定義下「富有」且「成功」因此「幸福」的人生。第二,美國夢也象徵了「明星夢」,亦即台灣人在文化集體潛慾望的投射,轉化為個人主義式的成功神話。

出頭天的情緒使然,大家都愛美國。這也就是八〇年代以來俗話說「來台大、去美國」的由來,也是《台北爸爸紐約媽媽》故事中,離散台美兩地的時代基調,作者母親的家族更是極致,搬家搬家,「搬了一個國家」。豈知「拿綠卡」、「變成美國人」如此艱難,《台北爸爸紐約媽媽》記錄了母系家族在紐約異鄉的血淚心酸,也有這樣一個生動場景,當李安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時,母親的家族親戚們都圍著電視落淚了,堪為經典。

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

北爸紐媽小百科06/經濟起飛


北爸紐媽小百科06/經濟起飛
台灣的經濟活動在歷史脈絡中,於荷據時期就逐漸轉向海外貿易,到了日本殖民時代,更奠定了台灣農工業及交通建設的基礎。1945年二戰終結後,在日本建設的基礎上結合美援,國民政府在台推動土地改革及十大建設,一般認為19601970年代是台灣快速經濟成長的黃金十年,大量出口貿易及加工業生產使得國民就業率及GDP都大幅提升,被稱為「經濟起飛」或「經濟奇蹟」。

在這段時期,人們都要到台北工作打拼,俗語「台灣錢淹腳目」也應運而生。那是一個人人都想望出頭天的年代,物質主義與夢想、成功劃上等號。這也是《台北爸爸紐約媽媽》暗黑家族史的起源,似乎也預告了這樣一個大時代下,事業從興而衰對一個家庭的撕裂與傷害。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說,這是一本時代之書,許多讀者在這本書中仿若看見自己的故事,對許多五年級生來說,更牽動著自身童年記憶的對影與再現。

北爸紐媽小百科05/張國榮


北爸紐媽小百科05/張國榮
如果說七年級生在青春期進食日本流行文化(日劇、日星、流行音樂等)長大,那麼港星便是五年級生世代的青春記憶了。當時最火紅男偶像非張國榮與陳百強莫屬,兩方粉絲更勢不兩立。若從「酷兒書寫」的角度來看《台北爸爸紐約媽媽》,
「張國榮」(與陳百強)之於作者陳俊志來說扮演了自我形象的投射對象,是一種世代符號及集體記憶的存在。

九〇年代晚期,在演出電影「霸王別姬」後,張國榮在演唱會上華麗出櫃,他變成了「哥哥」,眾人視他為華人同志男星的代表人物。2003年他的自殺身亡更震撼華人藝壇,那時候陳俊志已是同運者及紀錄片導演,受邀於電視節目上談張國榮,他早逝姐姐的密友「小迪」就剛好收看了這節目。時而命運時而巧合,從「通俗劇」的角度來說,「張國榮」的死亡意外促成這場失散多年後的重逢,也讓他仿若重新擁有了姐姐。